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枣庄新闻 > 正文

王剑锋 北辛土陶的传承人

2012-07-27 15:50:54   来源:鲁南在线-枣庄晚报   
      滕州有个“泥人王”。
      在记者的想象里,捏泥人起码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吧,可采访时才得知是位30多岁的年轻人。
    他叫王剑锋,38岁,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现为滕州龙泉街道一所学校的教师。初见王剑锋,给人以沉稳、灵敏、干练的印象。人们夸他的泥塑风格独特,称赞他的作品会说话。由于他擅长泥人捏塑,且人物表情生动活泼,动态夸张,被社会誉为“滕州泥人王”。人们称他为“泥人王”,只是个泥塑工匠的称谓,如果从他对远古文化继承和贡献的艺术角度去看,王剑锋不愧是一位新时代优秀的北辛土陶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人。
      王剑锋自幼十分热爱美术,尤其喜爱泥塑。他不断探索古陶技艺,在泥塑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继而进入北辛文化的研发领域。王剑锋为传承北辛土陶文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花光了自己全部积蓄购买制陶设备,通过土窑、电窑烧制陶器。凭着坚定信念,创作出了体现具有地域性、地方特色文化的陶器作品,向人们展示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滕州有7300年的北辛文化,比大汶口文化早一千多年,其文物为中华东方文明找到了渊源。北辛土陶是北辛文化典型代表,是北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个领域的探索研究却鲜有其人。近几年来,王剑锋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不辞辛劳,反复研究,为继承和创新烧制北辛土陶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剑锋认为,从以往出土的大量丰富的陶器来看,北辛先民制陶作坊已有专门的分工,制陶技艺已较为先进,手工业已较为发达。北辛土陶均为手制,以夹砂黄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主要器形有鼎、钵、壶、支座和三足釜。中晚期的陶器制作规整,胎壁变薄,器物表面也增加了很多纹饰。北辛陶器的纹饰有堆纹、篦纹、乳钉文、压划纹、指甲纹、锥刺纹、席纹等,是北辛制陶文化的特点和标志。其中的盖鼎、指甲印纹钵和红顶钵为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王剑锋对记者说,时至今日,从事传统土陶工艺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薪火相传的北辛土陶发展到今天烧制技术更加成熟、艺术品位更高、品种更加多样化,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极具收藏价值。代表作有北辛鼎、红陶双鱼钵、陶猪、荷娃、龙系列、生肖系列等。北辛盖鼎是距今7300年母系氏族社会繁盛时期所生产的典型陶器,“盖鼎”是北辛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陶制炊具,手工制作痕迹明显,其貌不扬,但它对于北辛文化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讲北辛先祖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物资范围变得广泛;从另一方面讲开创了制陶艺术的先河,是后来演变为象征权力的礼器“鼎”的雏形,至此,中华民族的历史在“鼎”中变得“沸腾”起来。有些陶器上还有蓖纹、划纹、堆纹等装饰图纹,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黄褐陶鼎,炊器。夹砂黄褐陶,火候较低,质地粗疏,手工制作。通高37.5厘米。口径23.5厘米。口微敛,腹深微鼓,下收成尖底,圆锥状高足。口沿外有一周锯齿状窄条堆纹和两两对称的四个小鼻。有盖,呈覆盆状,上置弧形提手。盖与腹部均饰短窄条堆纹组成的曲折纹,壁上残存加工时所留细篦状痕。器形朴实,装饰简练,为北辛文化的典型器物。1979年滕州市北辛遗址出土,藏滕州市博物馆。
      王剑锋通过查找历史资料、图片、古代陶器符号,在烧制的过程中把传统和泥、传统工艺、器型与现代技术结合、创新,保持自然风格,返璞归真。王剑锋的代表作《北辛盖鼎》、《龙哨》等,无论从形状还是质地都大大地有了新的超越。正当我市大力开展文化建市,弘扬民族文化的大繁荣时期,王剑锋以敢打必胜的姿态初露端倪,在传承北辛土陶方面不仅制作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投放市场,而且创作出了《北辛盖鼎》、《龙哨》等一批典型代表作,在代表滕州参加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期活动“手艺山东”中,游客爱不释手,啧啧称赞。
      王剑锋有一个理想,弘扬和光大历史文化,把北辛土陶这项传统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眼下,王剑锋正在努力创作,他将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向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献礼。

上一篇:一天上4个培训班
下一篇:含甲醛洗发产品市场仍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