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昨日发文揭秘温家宝家世
2014-01-20 14:54:20 来源:人民网
温朋久6岁那年,父亲(即温家宝的曾祖父)病故。从此,长兄为父,他一直在大哥培养教育下成长。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温瀛士毅然决然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家庭重担。他就是用当小学教员寥寥8块大洋的月薪养活自己,同时又将弟弟们抚养成人。温瀛士对幼弟温朋久管教甚严。1913年,温朋久入宜兴埠民立第五小学就读。读初小时,温朋久只拿了第二,温瀛士就面露愠色,十分不快。直到温朋久高小考了第一,温瀛士方露喜色。后来天津县小学会考,少年温朋久名列榜首,含辛菇苦的温瀛士才开心地笑了。
天津解放前夕,温瀛士不幸被害。40多年后,每忆及沧桑往事,温朋久总怃然叹曰:“这是我一辈子最难受的事!”
少年时代的温朋久曾与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驱参加天津反日爱国运动。1919年冬,14岁的温朋久考进了天津直隶省(1928年改称河北省)第一师范学校。比温朋久大1岁的邓颖超则是天津直隶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不过,那时邓颖超的名字还叫“邓文淑”。
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学生五六千人集会,周恩来任总指挥,邓颖超当时被推举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演讲队队长。人小志高的温朋久手执小旗,走在队伍的前列。80余年悠悠往事弹指一挥间。温朋久怀念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诗云:“生离死别俗间事,跟随周邓亦欣然。”可谓字字含情。
后来,当温家宝1942年在天津北郊呱呱落地之时,37岁的温朋久已是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后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办公室的代理主任了。风云际会,指点江山。未几,温朋久又随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将军赴甘肃武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温朋久先后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德国洪堡大学(柏林大学)深造。抗战胜利后,温朋久和赵寿山等人结伴而行,自天津直奔晋冀鲁豫解放区。1949年11月8日晚间,中央人民政府最先任命的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北京城东古老的外交部街33号(即新中国外交部旧址)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了。温朋久亲耳聆听了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重要演说……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20余年后的“文革”高潮中,在北京地质学院读书的温家宝被分配到武威以西500公里的酒泉,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他1982年奉调入京。温朋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是1968年2月的一个朔风怒吼的漆黑夜晚。那晚,温朋久、刘绛雯夫妇亲自送温家宝上了火车。没过几天,温朋久夫妇也在劫难逃,被康生之流投入了监狱。
温家宝的名字也是祖父温瀛士起的,但注入新解的却是温朋久。温朋久认为:“温家宝”就是“温加饱”,以此来告诫侄孙时时要把人民的温饱放在心上,居安思危,永不忘本,来自人民,又为人民服务。现在任重道远的温家宝,当然已不会满足于“温加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正有待共和国新任总理带领全国人民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