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3-05-15 08:51:08 来源:新华网
目前,国务院各部门还有大量行政审批事项。有些审批事项看起来让人费解,如对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社会投资进行核准、对某些渔船船名进行核定等。这不仅包办了该由企业负责的决策,费力办了事,又不符合发展要求,还影响政府形象。这次改革,就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做到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范围,最大可能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原则上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今后,政府一般不再新设行政审批事项,确需新设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切实防止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
第二,要以简政放权推动经济转型。做好经济工作不仅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把稳当前和增后劲结合起来。增后劲就必须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在优化工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没有大的发展,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消费拉动也拉不起来。今年前几个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是多年来同期较低的,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只增长8.3%,4月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落到51.1。这些都反映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缓慢,结构调整任务还相当艰巨。而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无论是金融、通信、物流,还是养老、医疗产业、非义务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垄断、审批过多的问题,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甚至很高,而这些产业恰恰是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相比之下,信息消费领域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几年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6亿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45%,这方面仍有文章可做。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市场机制具有优胜劣汰的功效。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必须转变职能、下放权力,下决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只要将增长的潜力和企业的活力有机融为一体,就能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要以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我们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今年前几个月,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保持了稳定。但就业的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扩大就业仅靠大企业、国有单位是有限的,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目前中小微企业就业已占城镇就业80%以上,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但现在创办中小微企业还有不少限制,既影响发展也不利于就业。前不久,我看到了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下降6.7%,而有些地方率先试行工商登记改革,取消前置审批,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幅高达40-50%,其中多数为中小微企业。这两次已取消和下放的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很多都是有利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下一步还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为人民群众增加更广的就业门路和更多就业机会,激发社会的创造力。
就业创业难,也与政府部门的资质资格要求多、认定多、考试多、证书多有相当大的关系。据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有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一纸证书漫长的认定过程挡住了不少人的就业创业之路。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人才的创业创新蕴藏着新的人口红利,而过多和费时过长的行政审批恰恰制约了我们这一最大优势的发挥。要通过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环节,继续清理不必要的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注意发挥和落实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责任,在不降低资质资格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营造就业创业的公平环境,调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上一篇: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
下一篇:习近平赴天津考察称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