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涨价倒逼天然气价改 石化双雄垄断饱受诟病
2013-04-04 16:20:42 来源:时代周刊
王炜瀚认为,现在两广试点以进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作为可替代能源品种。其实可替代能源未必要考虑稀缺的资源,也可以考虑中国特有资源,如果把煤炭也加进去,更为合理,即便不给予较大的权重。中国国产天然气成本加成形成的价格,也应该加进去,包括国产气的消费量根据消费量,因为国产气和进口气有竞争性。净回值法总体上还是市场思路,有竞争精神在里面。
一年过去之后,被寄予厚望的两广价改试点,取得的成果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很难向全国推广。
“两广地区和别的地区不一样,本身天然气的定价就高,民众心理已经有了承受能力。但各地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都效仿两广地区,肯定会有压力。试点最主要的是试价格机制,以及下游从门站到供气管网、再到消费者的谈判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价格上调后的保障机制,试点的价格难以直接复制到内地省份。”林伯强说。
林伯强分析,广东进口天然气门站价格是国内气的三倍左右,气价一向高于国内其他地方,短期内不可能上调气价。试点对广东气价的影响不会很大,如果推广到内地,内地气价会大幅上调。
价改受益者是“两桶油”
“天然气价改,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逐年增加,进口量也增大,而国产气的增幅却不大,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现象严重,一直都是国产气补贴进口气。”中投顾问分析师任浩宇告诉时代周报。
中石油年报显示,受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亏损增大影响,2012年该公司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经营亏损21.1亿元,比2011年的经营利润155.3亿元降低176.4亿元。
“如果天然气价改全面推开,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价格亏损的现状将得到缓解”。任浩宇说。
时代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2012年为例,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471亿立方米,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涨0.2元,就会为石油巨头增加294亿元的收益。
尽管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倒挂导致“两桶油”在天然气领域持续亏损,但其对整个行业的垄断仍为业界诟病。
“天然气价格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其二是供给相对需求而言增长缓慢。对于第二点,一方面是油气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消费终端在东南部地区。最主要原因是油气企业把更多的工作放在了下游,而上游的勘探工作做得并不多。”任浩宇分析。
任浩宇认为,如何让天然气的价格和市场靠近,只有树立更靠近市场的产业链条。什么企业做什么事,各尽其职。像中石油中石化做好上游的勘探工作,中下游让民营资本进入,引入竞争机制。
“不仅要放开市场准入,管网现在也被国企垄断,应该允许不同资本进入。”林伯强说,“政府要做好监管工作,成为消费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