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51.7%受访打工者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

2013-02-05 17:06: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84.4%受访企业忧虑年后人员流动问题
      采访中,多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与专家均表示,企业人手不够在年前只是“用工短缺”,如果不加以重视,年后真正的“用工荒”将要来临。调查发现,51.7%的受访打工者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84.4%的企业忧虑年后人员流动问题。其中35.1%的企业表示,有员工提出春节后将不再返回企业上班,人数还不少;49.3%的企业也遇到同样的情况,但人数不多;只有15.6%的企业没有收到员工这样的申请。
      张翼做过多年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监测调查,每年大概20%的人不会回原来单位上班,年纪较大的人通常在家乡就近工作,年轻人多去其他城市和单位。年后企业订单和用工量都会增加,招工竞争更加激烈。
      为什么打工者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受访者给出的原因依次为:工资太低(35.8%)、工作发展没前景(25.2%)、想换行(18.9%)、工作枯燥(10.3%)、和老板同事相处不和睦(1.2%)等。
      据一位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士介绍,当前整个人力资源市场最流行的就是小时工操作,一些劳务派遣公司都倾向企业按小时付款,他们从中抽取一定的利润。很多企业只顾旺季完成订单,不用为小时工缴纳社保,旺季结束也不管工人去哪儿了。企业用工短工化无疑加剧了年后等时间段的“用工荒”。
      辗转了两个城市,陈百林觉得“在哪儿找工作都不难”。他之前在陶瓷厂、电子厂做过,虽然工资比现在做服务员高一些,但要从早做到晚,一些公司的规定和不诚信也让他“不爽”,比如“说加工资也不落实”、“在厕所里抽烟就要罚款500元”。他一过年就想换工作,因为总想有新的开始。虽然换了3个行业,“还是没有太喜欢的工作。打工赚钱到哪里都一样,什么做长了都烦。”
      调查显示,26.6%的打工者表示年后不会回到原先的打工城市工作。41.5%的人说,这座城市只是他们打工赚钱的地方;35.8%的人认为可以在这里实现个人理想;17.4%的人说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还有5.3%的人表示,对这座城市“非常排斥,不愿意再待下去”。
      叶裕民认为,“用工荒”折射出制度短缺。新生代基层打工者特别注重公平公正的环境、自我价值的实现、未来发展的空间以及下一代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很多企业和城市并未给基层打工者创造适合全面发展的环境,使得打工者只为了赚钱打工,看不到长远发展的希望。
      在张翼看来,一些地方政府和用工单位存在一定的冲突。企业需要招募足够的员工开展生产,但是一些大城市为了减轻城市压力,把外来打工者工拒之门外。虽然国家一直鼓励外来打工者市民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并没有成为一些大城市政府的决策。一些中小城市比较开放,但是提供的公共服务赶不上外来打工者的需求,这成为打工者流动过程中的困惑。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指出,“用工荒”背后有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已经影响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企业招工难和工资上涨首发于2003年。当年我国实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供给政策,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指标不匹配,于是推动了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又推动工资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上升。但是,一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速度没有相应增加,打工者工资上涨的速度没法弥补生活成本上升,所以不愿意在城市待下去。一些企业技术进步了,但这种活儿通常又是基层打工者干不了的。所以,在一些城市出现了“技工荒”和“普工荒”并存的局面。

上一篇:日本在缅甸大把撒钱买好 为制衡中国对缅影响
下一篇:日舰遭中国导弹雷达瞄准后拉响战斗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