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网 > 新闻资讯 > 社会焦点 > 正文

“愤青”,文明社会的弃儿

2012-09-29 10:39:09   来源:腾讯--今日话题   
      “9·15”那场出现过激打砸抢烧行为的反日游行,已经过去了两周。在包括当局在内的全社会理性声音的呼吁下,善后工仍在一点一滴进行。近日一个重要进展是,许多打砸者已经向警方自首,承认了错误。
      这些打砸者,用一个字眼来统称,便是“愤青”。这些“愤青”们,何以在一场“爱国运动”中变得如此失控,是需要全社会思索的问题。这与日本无关,但和我们社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非常有关。
      

    深圳公布的游行打砸者头像
     

    “愤青”是些什么人? 
     


    西安砸车伤人嫌犯仍在逃逸

      是怎样的“愤青”在打砸抢烧?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愤青”一词,使用起来含义非常广泛,可以说,只要是胸中对社会现实怀有愤懑的年轻人,都可以称为“愤青”。不过,一个典型的“愤青”形象,总是要有所行动的。这里所说的“愤青”,便是上街打砸的这些人。从警方公布的打砸者照片来看,确实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长沙警方称,参与打砸的多是社会闲散人员。在已刑拘的犯罪嫌疑人中,31岁的长沙人林某曾因寻衅滋事、参与赌博被依法处理,张某、肖某、易某、唐某、贺某等均为无业人员。
      央视记者在描述深圳警方通缉和抓获的人员则称,“都是比较年轻的男的,基本上抓的1989、1988年出生的年轻人,基本上文化水平高中左右,都是在这边一些工厂打工的。”
      一位参加西安游行的当事人则称,那些带头砸店、烧车者“不是黄头发就是有文身,要么就戴着大金链子”;“和那些排着队、有秩序的学生、老百姓根本不一样”,这些打砸者的所作所为让人简直“浑身汗毛倒立”。
      可见,无固定职业、文化水平较低、社会“混混”是这些上街打砸的“愤青”的主要组成部分。

      “愤青”只是流氓,不是爱国者?

      有不少人认为,这些做出违法行为的“愤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者,根本就是流氓,只是趁着人多的机会闹事,真正目的往往就是偷窃,抢劫,或者是泄愤,而不是为了表达爱国。只有理性游行的人,才是真心爱国。
      央视记者在采访了深圳的5位自首者后,也认为这几个打工仔上街的原因是收入不高,对现实不满。于是趁着人们都上街的时候,就宣泄情绪,发泄私愤,而不是为了爱国。
      的确,许多打砸的“愤青”就是流氓无疑,但若说这些流氓上街的“初衷就不是爱国”,刻意将这些人与守法爱国者切割开来,则未免是将这些人“污名化”。
      一个向警察自首、并写下了道歉书的小伙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自称从小渴望当兵,“如果祖国需要我,让我去前线,我拼了命也要保卫国家领土”,能说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吗?显然不能。但事实就是,这位“爱国愤青”看到许多人围着警察防暴车打砸的时候,自己也“朝防暴车冲过去踢车侧面。我看到地上有一根木棍,就拿起木棍要把车门撬开,但没有撬成功,于是就对着车的左反光镜砸,结果镜子被我砸坏了”。
      不仅仅是为浑水摸鱼,不仅仅是为了宣泄。“爱慕成吉思汗”、“怀念秦皇汉武”的暴力“爱国愤青”,事实上就是广泛存在着的,他们身上就是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民粹式“愤青”是如何炼成的 
     


    研究显示城乡结合部民族主义情绪最浓

      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浓厚

      在今年的英文学术期刊《当代中国》中,美国爱荷华大学唐文方教授和洛拉斯学院的本杰明·达尔教授利用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研究了中国人身上的民族主义。他们参照一份国际通行研究,向数千个中国人分别提了四个问题:1、是否更愿意成为自己祖国的公民而非外国公民?2、如果其他国家也像自己祖国这样,是否世界会变更好?3、是否认同自己的祖国比其他的国家都要好?4、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自己的祖国表现优异是否会让自己变得自豪?
      研究者发现,中国人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情感,按一定的规则换算达到了80分,高于此前研究中所有的35个国家,这35个国家中,最爱国的是美国人,分数也才76,而大部分国家都不过是五六十分。
      这个研究说明,与各国横向对比,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是非常浓厚的。研究者称这与古代中国的地位、近代史的遭遇、以及执政政权都有很大的关系。

      哪些人最容易成为“愤青”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中国人中,不同人群的民族主义情感的强弱差别也十分明显。从教育角度看,教育程度和民族主义意识的强弱呈现倒U型关系,即民族主义意识强的受访者,学历主要是小学和中学,没受过任何教育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民族主义意识弱。从收入的角度看,收入越低的受访者,民族主义意识越强。从城市化角度看,城市新移民(农民工)的民族主义意识最强,农村居民在中间,城市居民最弱。
      从这里便可发现,为何是无固定职业、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混混最容易成为愤青了。道理上也很好理解,教育水平低则容易被煽动(没受过教育的人则什么概念都没有)、收入水平低则心中多怨气,城市新移民比农村居民了解的事情要多,于是更容易接触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与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不同,完全是民粹式的。而以上条件一同造成的法治意识低下,则让他们更容易在民族主义情绪爆发之后采取过激行动。

      “愤青”是文明社会的“弃儿”

      虽然,从民族主义浓厚的大背景而言,“愤青”们的感情能得到大部分国人的理解,但认同他们的打砸抢烧甚至伤人行为的,就比较少了。而如果从趋势来看,“愤青”们过于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可能会越来越得不到认同。上述的研究中还发现,随着受调查者年龄的不同,人们民族主义情绪的差别比收入等因素造成的差别还要大。在改革开放后期(上世纪90年代后)迈入18岁的人,比改革前期(上世纪80年代)迈入18岁的人民族主义情绪要弱,而文革时期和前文革时期迈向成年的人,民族主义情绪整体上比年轻人要强得多。
      这个结果表明,热衷参与民族主义活动的“愤青们”,实际上在缺乏民族主义意识的中国年轻人群中属于边缘派。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深入,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上街打砸的愤青们只会越来越被边缘化,成为文明社会的“弃儿”。
     

      文明社会不应有“弃儿” 
     


    好社会应力图消解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愤青”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有人说,“愤青”的行为虽然往往很不理智,但也有其可贵的一面。当社会面临死气沉沉的局面时,这些有行动力的“愤青”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不过,上述的研究也表明,这种民粹式的民族主义,往往倾向于威权政府。这种民族主义越是激进,对好社会的建立越没有帮助。

      “愤青”也不会成为中国的大问题

      如同前述,“愤青”在中国正不断被边缘化,在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全社会一致谴责这种行为便是明证。这就好比前些日子杀害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的少数狂热份子,数目远比那些事后道歉并致哀的众多利比亚民众要少得多一样。但凡是年轻人数量较多,而教育水平跟不上,失业人口太多的国家,都会面临“愤青”不时在社会上掀起骚动的问题。只要教育和经济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打砸抢烧的“愤青”只会是一小部分人。

      但文明社会不该有任何“弃儿”

      然而,对于每一个上街打砸抢烧的“愤青”个体而言,只要发生了这样的行为,都表明了社会的失败。一个文明社会,一个好社会,应当尽量避免这种行为的出现。只有谴责和严惩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愤青”们不会理解为什么源自“爱国观念”的行为会被定义为一种“恶”。民族主义不必然是一种坏东西,但“愤青”们必须知道,在文明社会,民族主义应该得到某种程度的“消解”,盲目的“爱国”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结语:“一个连街头的小偷都不敢呵斥的民族,却有勇气高呼灭了小日本;连活着同胞的苦痛都漠不关心,却有脸说不忘死去的同胞。”——愤青们,你愿意做这样的“爱国者”吗?

上一篇:新华社:任何人践踏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厉惩处
下一篇:薄熙来下场再证文革模式是一条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