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意欲何为
2012-07-16 11:05:35 来源:腾讯--今日话题
由石原慎太郎“购买钓鱼岛”引起的风波正愈演愈烈,不仅钓鱼岛海域形势趋紧,温家宝、野田佳彦、马英九也纷纷重申各自立场。而近日,日本甚至召回了在钓鱼岛问题上“立场有疑问”的驻华大使。
这起风波中,一个关键节点就是日本政府宣称将“国有化”钓鱼岛。自然,日本政府无权对我国领土进行任何性质的买卖。但“国有化”的意义何在?与石原慎太郎“购岛”行为又有何区别?
被召回的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
石原慎太郎的“购岛”图谋
老牌右翼石原慎太郎
向何人“购”?为何要“购”
在石原提出“购岛”之初,台湾老牌政客、一直坚称“钓鱼岛属于日本”的李登辉说,石原慎太郎说要买钓鱼岛,“但要向谁买也没讲,日本出到这样的政治家,跟台湾一样,很可怜,难怪国家的政治会不好。”
这一次,90高龄的李登辉没做足功课,搞错了,石原说“购买钓鱼岛”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谋远虑之举。只不过,即使在李登辉这种认钓鱼岛属于日本的人的眼中,恐怕也不太清楚“购岛”是什么意思——你石原慎太郎不是向来强硬,主张钓鱼岛就是日本的吗,怎么突然来个“购岛”,难道是向中国“购买”?
实际上,“购岛”行为是石原所在的东京都向日本的一位私人进行购买——1895年,日本强窃钓鱼岛之后,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到钓鱼岛开垦,日本内务省以免使用费及期限30年为条件,将钓鱼岛“租借”给古贺,至1932年成功向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从此成为古贺家私有地——“所有权”归私人,“主权”仍属日本政府。
1972年,埼玉县大宫市企业家栗原国起向古贺家“买下”钓鱼岛列屿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其后其妻花子将钓鱼岛卖给栗原家,栗原则将岛屿租回日本政府管理,每年缴纳租金。如2010年度,日本政府要支付钓鱼岛2110万日元租金;北小岛和南小岛则要150万和190万日元。
在石原看来,中国不断在东海的动作已经触怒了他,他认为中国为了破坏日本在这些岛屿的实际控制,已经开始有过激的行为。由政府出面,从私人手上把钓鱼岛的“产权”回收,将能够很好地保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当然,由于他不代表日本中央政府,所以便以东京都的名义进行购岛。
借“购岛”之机向日本朝野灌输更多鹰派思想
当然,作为老谋深算、影响力极大的老牌右翼,石原“购岛”之举当然不只是“保卫钓鱼岛”。借购岛之机,石原不停地以该事件大做文章,为“购岛”造势,不仅能够煽动许多认为“日本被中国欺负”的人在网上投票、呐喊助威,还能够以此为契机,在国会宣扬他的观点。
在6月11日的众议院询问中,石原声称人民日报的一些表态相当于“宣布强盗马上就要进入你们国家了”,必须“对中国的霸权主义提高警惕”。就去年的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石原对日方的处理方式极为不满——“他们在凌晨三点开放石垣机场,对方的高管专程来迎接船长,没有交一分钱的机场使用费就把船长带回去了,像对待英雄一样”,为此,石原愤怒地疾呼“像这样一个被人当傻瓜耍的国家,哪里还有?是你们的责任,自民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国会的责任啊!请你们负起责任来!”
“购岛”最大意义在于,“购岛行为”本身就是在“彰显主权”
石原“购岛”之举的最大意义在于,不管东京都出面“购买”钓鱼岛是否不合常理,但“购买行为”本身就是在“彰显主权”——在石原看来,此举表明了钓鱼岛对于日本来说就是“无可辩驳”的领土,因此方可买卖——在日本人的“主权”管辖下,行使土地产权的移交。而这一移交,尽管没有什么国际法上的意义,但在很多日本人眼里,必然加强了对钓鱼岛的主权意识。
相比之下,目前对钓鱼岛没有管辖权的中国,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除去渔政巡航、民间登岛以外,并无更好的彰显主权的办法。
野田政府为何横插一杠“国有化”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
“国有化”是日本政府对离岸小岛的基本政策
石原“购岛”,已经让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最近,日本野田政府宣布欲将钓鱼岛“国有化”,则进一步让人搞不清到底是什么状况。日本政府究竟是附和石原“购岛”呢?还是对石原“购岛”的阻碍?
实际上,“国有化”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对离岸岛屿的一项基本政策。2010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离岛法制”,决定把25个离岛“国有化”,其中就包括钓鱼岛,以作为“划定大陆架面积和确保海底资源的据点”——它准备以25个岛屿作为测算大陆架面积的基点,对外明示在这范围内的渔业和海底矿产印有日本的‘独占’标签,只有日本才能独自进行开采。并且,在通过这一政策后,日本政府能够更加“名正言顺”地以“勘探”“考察”为借口,对争议岛屿进行实际管辖。
可以说,把钓鱼岛“国有化”本来就是日本政府“蚕食”钓鱼岛的一个步骤。虽然,因为鸠山和菅直人政府顾虑到与中国的关系,在去年宣布完成国有化手续的岛屿中,并没有包含钓鱼岛。石原还为此指责政府没有做到应该要做的事情。
趁石原“购岛”时出手,是因应民意需要
而如今,随着石原发动怪招,以东京都的名义号召民众捐款“购岛”并受到广泛欢迎后,将钓鱼岛再次提上“国有化”的时机便已到来。加上野田政府正遭遇执政危机,为迎合民众的心理,再度宣布“国有化”钓鱼岛,便成为一个很自然的选择。
“国有化”也是防止石原“购岛”方案过度损害中日关系
尽管石原并没有公布东京都假如成功“购岛”会做出什么,但毫无疑问,将会进一步挑动中国敏感的神经。在日本政府看来,这可能会让“事态变得不可收拾”。一位政府高官就表示:“如果日本政府购岛,我们就能更好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所以直到最近,日本政府仍然那拒绝了石原登岛勘察的申请。
石原为何对“国有化”模棱两可?
或许是因为一个地方政府进行“购岛”太过不伦不类,当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的方案出台时,石原最开始表达了支持。但作为老牌右翼,在觉察到民主党政府的“国有化”方案可能会不那么刺激到中国,石原便改口称还是先让东京都来“购岛”,完成手续后再转让给日本政府。
他所期待的,自然就是钓鱼岛到他手上后,能弄几个“大新闻”。
另外,目前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栗原家族,也由于一贯的右翼立场,并不怎么欢迎官方的方案,而是坚持跟与他们有几十年交情的石原进行商谈。
“下克上”的石原给日本带来危险的外交倾向
日本民众进行反华示威
石原的做法与“下克上”的前辈们很相似
本次“购岛风波”中,石原作为一个东京都知事,却在领土问题上插足中央政府的职责。这让人很容易想起日本曾经的“下克上”的传统。
所谓“下克上”意思是仆从或下级不顾主人或上级的意图便擅自决策,甚至直接架空或剥夺主人或上级的权力。在日本中世纪,“下克上”成为一个个强横大名的由来;在近代,著名的“九一八”事变就是关东军的一些军官在未征得内阁和关东军首脑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策动的——作战参谋恰好是石原的本家石原莞尔。
结果,关东军的犯上行为非但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在日本国内引发一片欢呼声。如今石原慎太郎跨过中央政府“购岛”,与石原莞尔的做法可谓是“如出一辙”,也同样受到了广泛欢迎。
日本冷静派谴责石原的做法
虽然,石原的做法受到了普通民众和部分政客的欢迎,但仍有不少人反对石原的做法。除去声称“购岛会破坏中日关系”被而石原猛烈抨击,并要求日本政府撤销其职位的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外,前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局长孙埼享也在报刊上撰文直言,日本人应该认识到“尖阁诸岛并非日本的‘固有领土’,而是‘争议岛屿’”;“日本的主张在国际社会上也不会得到认可,因为不将领土问题升级是国际社会的常识。如果日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一意孤行向中国挑衅,就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
毫无疑问,在石原等右翼的煽动下,在钓鱼岛问题上,比起中国,日本方面的做法显得更不冷静,更不克制。这是一种危险的外交倾向,假如中日之间真的起了冲突,无疑石原是要负上很大责任的。
石原一派非常值得忧虑——民主化视野下的民族主义回潮
在《怎看日本民众支持买钓鱼岛》中,曾经分析过愿捐款“购钓鱼岛”的日本民众不代表是右翼,“认为钓鱼岛是日本的”也只是在日本人“谋求正常国家”民族情绪下产生的看法。
不过,即便只是一种正常的民族情绪,在经过煽动之后,也会让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变得非常棘手。自冷战结束以后,民族主义回潮成为世界上非常普遍的现象,“爱国”则成了最高顺位的政治正确。而在日本这种相对民主并能够自由表达的社会,“爱国行为”和“爱国情绪”会更加不受控地放大。当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了解钓鱼岛,钓鱼岛问题就会越来越难以和平解决。
结语:一个有趣的视角是,除了外交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不时放些狠话外,在政府的冷静掌控下,大陆官民其实均未作出强烈反弹动作。若想真正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只能冀望日本方面也如此克制了。
上一篇:裙子长了,电影火了
下一篇: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减速 工资水平不降反升